饮用水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公布的监督抽检信息显示,全国共有791种各类饮料不合格,其中瓶(桶)装饮用水、纯净水等近三成不合格,突出问题为微生物超标。对此,有专家认为,保障饮用水安全,相关部门应将更多目光投向化学性污染,重视水质处理。同时,应加大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。
监管应更多关注化学性污染
中国健康管理联合会副会长王铎翰介绍,通俗地说,饮用水的污染有三大类:一是物理性污染,如杂质等。这种污染通过沉淀等方式就可消除。二是生物性污染,如大肠菌群超标等。三是化学性污染,如重金属超标等。
王铎翰表示,近期被国家相关部门曝光的桶(瓶)装水菌落总数超标问题,属于生物性污染。对于此类污染可以用三句话概括:第一是最难解决的,因为细菌无处不在,只要见到空气就会有细菌污染。导致瓶(桶)装水中微生物超标在很多环节都存在可能性,如生产工艺管理不严、回收的桶未清洗干净或消毒不彻底。此外,产品在运输、贮存、销售等环节不注意卫生条件,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菌落总数超标。第二是最容易解决的。对于家庭而言,无论桶装水还是瓶装水,饮用时,只要将水烧开即可保障安全。第三是此类污染不应该被过度关注,因为常见的细菌不会对人体产生多大的伤害。监管部门应将更多精力投向化学性污染。
水质处理需要形成常态
要破解饮用水的化学性污染这一难题,关键在于水质处理,即将水通过水质处理器进行深度处理。在我国,水质处理正逐渐受到关注,水质处理器的销量也在逐年上升。据相关行业协会粗略估算,水质处理器的年销量已达到3000多万台。
王铎翰告诉记者,深度水处理技术多样,大致分为两类:一类是纯水技术,另一类是净水技术。
纯水技术:即反渗透膜精密过滤技术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该技术制作的纯水目前存有争议。一是有专家认为,长期将纯水作为唯一饮用水,对人体的健康不利。二是由于制作纯净水浪费大。制作一杯纯净水需浪费两杯水,不符合节水理念。
净水技术:净水器是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,净化处理后用于饮用。家用净水器的滤芯结构大致有粗滤、活性炭吸附、离子交换树脂、中空纤维树脂、中空纤维等几种。一级过滤净水器结构简单,以活性炭为主,其过滤能力有限,只能用作粗过滤使用。多级过滤净水器有两级粗滤和一组精滤,且精滤多采用中空纤维滤芯,过滤的水可直接饮用。目前,上述净水技术较为成熟,对净水器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大,但市场环境较差。该技术在未来应优先发展。
水质处理器市场亟待规范
记者输入“饮用水水质处理器”关键词,在网上共搜出近400多条相关信息。其中,水质处理器不合格的相关消息也为数不少。专家指出,由于我国水质处理器行业刚刚起步,相关市场还亟须规范。
专家介绍,一般产品生产,国家只向企业颁发卫生许可证即可,而净水设备相关审批要严格得多,实行一种产品一份卫生许可批件。如果进行了产品的改进,哪怕只是改了净水材料的成分和用量,也要重新进行审批。
据统计,截至2012年,我国净水器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,新增企业数以每年40%的速度增加。自1990年以来,我国净水器的消费增长达17。3%。近年来,由于我国净水器行业不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,提高自身水平,国内净水器厂家的产品品质快速提升。
专家表示,我国目前净水器的普及率不足5%,远远不及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70%的普及率。在水污染事件频出的今天,我国净水器市场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。